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沈阳日报:让“两邻”理念成为沈阳人的精神符号
时间:2024-11-04

——沈阳市举办“行善举做善邻 建设社区文明”座谈会

    今年是沈阳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的第十一年。10月30日,由市文明办、市社科联指导,市两邻学院(沈阳开放大学校区)、沈阳市社区文化发展研究会及和平区胡静琴书记工作室联合主办的沈阳市第六届邻里·家文化节“行善举做善邻 建设社区文明”座谈会在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举行。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社区书记、专业社工(社工机构)代表围绕“行善举做善邻 创建文明社区”主题,从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传统善邻文化、打造善文化品牌、强化文明培育实践创建、发挥专业社工(机构)在文明社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见仁见智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

  深化“两邻”工作,推进社区文明建设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石,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是社区居民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行善举”就是要通过文明培育,引导广大居民争做“身边好人”;“做善邻”就是要通过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把社区建设成为生活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大家一致认为,深化“两邻”理念、推进社区文明建设,既离不开物质的力量,也要坚持用文明培育来铸魂、用文明实践来聚气、用文明创建来塑形,涵养善心,广行善举,争做善邻,打造善文化品牌,着力培育和增强共同的时代责任感、共同的人文认同感和共同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社区居民道德素质,提升社区文明环境,共同打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文明家园。要紧跟新时代要求,守正创新,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开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成为沈阳人的精神符号。

  弘扬传统善邻文化 助推文明社区建设

  东北大学 李坚

  中国文化重心在善,是崇善文化,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中国传统邻里文化同样崇善,是善邻文化,这是中国邻里文化的突出特点。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比邻而居的社群基本上是同姓宗族,村落是家庭的放大。伴随长时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传统宗族化的邻里关系和村落格局受到冲击,异姓邻居就演成常态。有邻里居处的组织结构,必然就有邻里生活、邻里交往乃至邻里文化。“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这两句传之久远的谚语,说明前人早就认识到处好邻居关系的重要性。早期儒家更是把能否处理好邻里关系纳入到道德层面看做人的道德水平的标志,德邻善邻恤邻成为揭示美好邻里关系的词汇,袭用千年。

  现代社会,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已然成为现实,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楼房化集中式的层叠居住空间成为主流,取代了原来平面化的街坊民居,少子化、小家庭取代了多子多福的大宗族,虽比邻而居声气相闻却互不相识,殊少来往。因此,建设文明和谐社区,重塑新型邻里关系,是对基层社区治理和居民智慧的严肃课题,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探索。

  新的社会现实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建立健全适用于现代社区的法律制度和邻里相处原则,在具体的生活场域中予以践行。同时要发掘传统善邻文化的积极价值,传承和发扬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邻里相处传统,通过不断努力,使大家相安于多元化的城市小区,建立起相依相伴的邻里关系,创造出城市通行的新型邻里文化。

  “行善举、做善邻” 推进社区文明建设

  沈阳大学 何序哲

  文明社区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到一定时期的成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区层面的反映。具体来说,文明社区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教育经常,社区文化丰富,社区环境优美,社区服务优良,社区治安稳定,人际关系和谐。

  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聚焦行善举、做善邻,携手打造更加幸福美好家园,沈阳市委于2023年11月制定印发了《加强文明社区建设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规定了文明社区建设的四个方面要求和任务,即深化文明培育,涵养善心;创新文明实践,广行善举;加强文明创建,争做善邻;加强文化供给,打造“善”文化品牌。

  建设文明社区首要的是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重要论述,推动实现“行善举、做善邻”,建设幸福美好的文明家园。一是以“八善八伴”推进文明社区,即用“八善”提升文化“善邻”高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贯彻于“两邻”文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培养人们善心善举、善人善事、善言善语、善思善行,形成充满亲情“因善为嘉”和谐邻里关系。用“八伴”实施文明“善举”行动,聚焦文明社区的实践路径,结成新型伙伴关系,实施“伴”的行动,即实现守望相伴,成为友爱良伴,广结兴趣缘伴,推动共鉴学伴,促进互助结伴,做到关爱陪伴,结成维护社区优良秩序伙伴,打造共治同伴。

  打造“善”文化品牌 深化“两邻”文明社区创建

  和平区和平新村社区 张明伟

  和平新村社区在“两邻”文明社区建设行动中始终坚持“育善心、行善举、结善源、做善邻、评善星”,用“善”文化有效地破解了社区治理和建设中的难题与顽症,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育善心”着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载体,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和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宣讲文明实践活动。开设国学课堂,特邀大学资深教师为辖区青少年讲授国学经典故事,传播“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增进了亲子关系和邻里关系。

  “行善举”增强文明创建内在动力。社区以“居民服务居民”的思路,探索社区食堂经营新模式,打造出“妈妈厨房”品牌,成立了4支“妈妈厨房”志愿服务团队,轮流在社区食堂义务为居民服务。社区民警、水电气暖管理人员、志愿团队等多方力量主动下沉到10个网格之中,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自防自控。

  “结善源”汇聚共建共治社会力量。构建社区大党委,人大代表进社区,解忧纾困暖人心。社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搭建辖区居民与人大代表之间的沟通桥梁,把党的关爱送到百姓心坎上。

  “做善邻”积极创建和美的大家庭。楹联文化牵引,铸塑家风社风。自2016年开始,每年春节前联合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和平区楹联协会等文化组织团体开展“读楹联、学楹联、写楹联,话楹联”书法家送春联进社区等活动,将“两邻”理念融入社区“邻里家”文化。和谐大小邻里,构画同心之圆,通过“小邻和睦”践行“两邻”理念,营造充满亲情的新型“邻里家”文化社区。连续5年开展百家宴活动,让社区萦绕和谐睦邻之风。开展特色活动,构建多元文化,聚焦社区“一老一幼”,依托“书香雅苑”“乐学坊”“多代屋”“婴幼儿成长驿站”等场景为辖区老人和儿童开设多种特色班,丰富充实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评善星”营造见贤思齐的好风尚。选树身边好人,传递向善正能量,挖掘选树身边典型,并利用社区宣传栏等载体推进“好人榜”“善行义举榜”“美德少年榜”三榜建设。“小积分”换出“大能量”,精心打造志愿服务“积分兑换”项目,将原有的志愿服务“单向付出”转变为用爱心积分开展激励兑换的“双向循环”模式,激励志愿者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发光发热。

  行善举 做善邻 携手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沈河区北站街道凯旋社区 徐宁

  凯旋社区立足商居结合型社区独特区位优势,以建设美好幸福家园为目标,强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涵养善心、广行善举、争做善邻,创建“两邻”文明社区。

  强化文明培育涵养善心,建立以凯旋社区驻街企业、共建单位为主体的北站街道“党建联盟”“企业联盟”“高校联盟”。依托党建联席会,实现机关单位、社区社会组织、辖区企业三元联动,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增强地区吸引力、提升民营企业向心力的重要抓手。发挥网格党支部、优秀党员作用,成功培育“张德山志愿服务队”“银发先锋E起来”等一大批“党员志愿先锋队”。创新推行“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模式,开展“最美党员志愿者”评选活动。创立社区“道德银行”,积极选树各级模范人物。先后打造以“崇德”为特色的“崇德大院”、以“文化宜居”为特色的五营小区,以“绿色家园”为特色的曼哈顿小区,以“邻里互助、和美家园”为特色的电业小区。以“廉洁法治建设”为特色的金融花园小区。

  强化文明实践广行善举。高质量打造凯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一步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持续拓展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创新文明实践载体,努力在凯旋社区“大服务”特色基础上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及服务质效。创新打造“工会职工之家”,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征集“微心愿”,联合共建单位开展清单式服务。构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大社区”服务综合体系,涵盖老、中、青、少、幼全年龄段的人群。依托“志愿服务大集”等平台,将各类专业知识和服务送进居民园区。开设“我爱你社区讲堂”、“平安教育大课堂”等服务平台,涵盖老、中、青、少、幼全年龄段的人群。培育社区文化团队21支,孵化驻地社会组织75家,引进颐百汇、九雯学堂、和明社工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引导驻地各企业、学校积极参与社区利民惠民及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省级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强化文明创建争做善邻。依托党建联席会,探索形成“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齐抓共管”基层治理新模式,引领共建单位共同解决老百姓的房前屋后事。参与成立金融商贸开发区商事纠纷调解室,专项处理与辖区企业相关的各类矛盾纠纷,将社会治理和综治调解的工作触角,由社区向企业延伸、由民事向商事延伸。深化社区“零纠纷”工作,成功化解矛盾纠纷问题百余起,实现连续多年辖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探索形成“四事分流”工作机制。结合“五经普”工作、“惠帮企@链上沈阳”·服务站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

  发挥专业社工(社工机构) 在文明社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沈河区唯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刘钧瑞

  文明社区建设,专业社工(社工机构)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而且在传播文明理念、促进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作为社区居民的服务者、社区资源的整合者和社区文明的建设者,专业社工(社工机构)应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为保障,以精细化为目标,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为“行善举,做善邻”的沈阳实践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有效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共同创造温馨、和谐、文明的幸福美好家园。

  日常中,专业社工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关注、服务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以人性化的关怀和专业的技能,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专业服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倡导,让居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带动推动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居民的志愿服务意识,激发其参与热情。

  在文明社区建设中,社工(社工机构)根据文明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塑造彰显专业社工(社工机构)的社会价值。力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设计并执行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实现由“大社区,小社会”向“小社区,大社会”转变,推动社区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和技巧,引导、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文明社区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积极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树立社区的特色文化,建立社区自组织和社团服务于本社区。带动居民挖掘社区的潜能和居民的潜能,实现社区功能的完善和充实,为建设更加幸福美好家园贡献专业力量。

    网站链接:让“两邻”理念成为沈阳人的精神符号.pdf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小北关街160号 电话:024-88500701
备案号:辽ICP备15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