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沈专家深度阐释“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行动的指导意见》,增强人们把雷锋精神作为城市精神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形成共同缔造幸福沈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4月26日,市社科联召开沈阳市社科界“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辽沈社科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现实基础、精神内涵及实现路径,为“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行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导向引领。
图为研讨会现场
雷锋精神是在辽沈大地生长出来的精神
沈阳是雷锋活动的中心,雷锋在沈阳留下了诸多足迹。“雷锋参军写的第一篇日记、第一次报告、参加的团代会、做过的家喻户晓好事及其入党、立功等重要事项都与沈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宣传雷锋的第一篇报道、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庆祝大会、命名雷锋班大会等都是在沈阳发生的。”原雷锋团第十三任团长,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副会长孙启华告诉我们,“从雷锋个人经历来说,辽宁是他的第二故乡,沈阳是当之无愧的培养雷锋的中心城市。雷锋精神是由沈阳辐射辽宁进而走向全国。雷锋精神与沈阳的感情基础很深、也很牢!”
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副会长孙启华
雷锋精神是在辽沈大地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是辽沈儿女的精神命脉,是沈阳城市精神内核的重要标识。雷锋精神是一个可以不分年纪、不论背景、无关身份,让全市人民都可以学习的精神。当前沈阳处在改革的攻坚期、振兴的关键期,把雷锋精神作为基于历史、把握现实、紧跟时代、引领发展的城市精神,有利于增强全市人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对沈阳人民精神共识的凝聚、精神支柱的构筑和精神能量的激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辽宁大学副校长、教授陆杰荣认为,对雷锋精神的深层理解需要在中国当下的现实条件下予以把握,还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特色。理解雷锋精神的一个精神维度要在现实的背景中,坚持自我确立的坚强信念。并在现实实践中做到身体力行,确立精神信念和高尚旨趣。雷锋精神具有普遍性与超越性,具有清新的色彩和内在向上的推动力。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有着普遍性的人性道德尺度,在现实的世界中逐渐实现着人类自身的精神发展和现实的推进,具有“脱俗”与超越“世俗”内在的双重性质,这就使得其精神的规定与现实的协调有着自身的超越性的追求路径。
辽宁大学副校长、教授陆杰荣
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赋予了沈阳城市精神的地域特色,创新了沈阳城市精神的当代内涵。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副研究员于喜彬认为,在沈阳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雷锋精神培育出来的沈阳城市的风格和气派,汇聚起了沈阳振兴发展的力量和智慧,这种精神使得谋划沈阳振兴发展的大格局更加全面、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崇高的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实践,紧紧融于沈阳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沈阳人民的文化心理和性格,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时代内涵,而且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沈阳的具体实践载体。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副研究员于喜彬
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秘书长张仲国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3次谈到新时期如何学雷锋。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后对丰富雷锋精神内涵做出的新阐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雷锋精神的弘扬与创新做出的新论断。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有利于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雷锋精神新思想新论断体现在沈阳城市发展建设的文化软实力中。
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秘书长张仲国
于喜彬说,“对党忠诚、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友爱互助”这十六个字就是沈阳城市精神的当代内涵。对党忠诚是方向盘,体现了沈阳人民坚定“四个意识”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崇高精神;敬业奉献是驱动器,彰显了沈阳人民干一行爱一行的共同意志和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奋斗精神;诚实守信是生命线,践行了沈阳人民文明素质的道德尺度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精神;友爱互助是内引力,诠释了沈阳人民共谋共建共享的和谐理念和团结协作共赢的合作精神。
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价值作用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引领、离不开价值的牵引。”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系主任、教授于春玲强调,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是全面振兴发展的精神内涵,能够实现对沈阳振兴发展的精神支撑与价值引领。在推动共同缔造幸福沈阳的今天,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价值引领,有利于共筑城市的精神家园、构建坚实的价值支撑、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实现沈阳引领东北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驱动。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系主任、教授于春玲
于喜彬提出,城市精神的价值引领发挥着强劲有力的导向和评价作用,它是一座城市主流的价值观的体现,并作用于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诸多领域,包含着这个城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价值作用分为五个方面:引领沈阳城市振兴发展的行为导向;凝聚沈阳城市振兴发展的精神力量;激发沈阳城市振兴发展的潜在动力;传承沈阳城市振兴发展中的文化追求;树立沈阳城市振兴发展的鲜明形象。
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牟广东以党的先进性为中心点,对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价值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他谈到,雷锋精神能够超越时代而历久弥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雷锋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诠释。雷锋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诗篇,树立了历久弥新的思想道德标杆。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成为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不竭动力源泉。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精神需求相对接,实现先进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牟广东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认为,雷锋精神的本质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的无形力量,是沈阳人认同的价值取向。用雷锋精神养育城市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沈阳人的精神文明水平、推进沈阳的经济发展,还会提升沈阳的营商环境。用雷锋精神养育城市文化符合信息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是社会治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用雷锋精神养育城市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雷锋精神既是城市文化的倡导,又是个人内心的需要,使城市文化要求与沈阳人需要完美地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
大力弘扬践行作为沈阳城市精神的雷锋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就要一以贯之,将雷锋精神固化在思想中,植根于内心处,融入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弘扬、践行雷锋精神?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李春华提出,要在顶层构建政策制度体系,在全市加大社会舆论引导,要拓展当代雷锋精神内涵,要创新基层实践活动载体。注重活动载体的创新和发现,把学雷锋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志愿服务和“两学一做”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制度化。
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李春华
雷锋精神是沈阳城市软实力的“根”和“魂”,是沈阳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沈阳卓然屹立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价值支撑和坚实根基。张仲国认为,传承、弘扬生于斯、长于斯、成熟于斯的雷锋精神,并从将其凝练成沈阳城市精神的血脉中开拓前进,用雷锋精神的内涵精华滋养沈阳人的精神世界,用雷锋精神的境界品质提振沈阳人的精神力量,就会激发出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沈阳定会为本地居民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定会以坚定的自信和昂扬的姿态赢得外面世界的尊重和称赞,定会成为引领实现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到2030年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